“把洗衣服的水盛起來,可以用於第一次拖地、沖馬桶,為雇主省錢;打掃衛生間,屑屑拉拉都要撿乾凈,防止下水管堵塞,為雇主省心……”3月14日下午1點多鐘,鎮江市金山街道楊家門社區“百姓學堂”,“月嫂”潘惠芳正在為10多名婦女講授“如何做‘月嫂’”,這是她第六次走上“百姓學堂”的講臺。
  楊家門社區“百姓學堂”2007年開學,主要針對居民家庭生活“需求短板”,依據學以致用的原則,定期不定期地請社區居民或外面老師來上課,讓居民學會自助互助,解決“家庭難題”,提升幸福指數。
  今年57歲的潘惠芳,原是一家市屬企業幼兒園的老師,1999年下崗後參加鎮江市總工會舉辦的首屆家政服務培訓班、母嬰護理培訓班,均以優異成績結業,如今要雇她,至少要提前半年預約。看到社區一些中年下崗婦女生活困難,又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出路,潘惠芳主動請纓,在“百姓學堂”開設“月嫂”培訓班,五年來帶動社區20多人做起了“月嫂”。
  52歲的錢春蘭丈夫去世後,母子二人一直靠擺攤做煎餅維持生活。因為不會燒飯,怕做不好難為情,所以不肯加入“月嫂”。潘惠芳專門留意,為她介紹了不需要做飯的人家,收入比賣煎餅翻了一倍以上。
  盧新邦家在“百姓學堂”對面一條巷子里,她正在和兒子視頻聊天,講著要去墨爾本照顧兒媳婦的事情。63歲的盧新邦告訴記者,在“百姓學堂”里學會了電腦上網,在網上跟兒子說事既方便又省錢。像這次辦簽證,兒子把所有材料弄好,從網上傳過來,他們省心多了。
  聽盧新邦說完“百姓學堂”的好處,來串門的梁小玲講起了在“百姓學堂”學到的“靈丹妙藥”。公婆患臆想症,異常煩躁,舉止怪異,最可怕的是動不動就要半夜出去找媽媽。有一天晚上,正吵著要出去找媽媽的公婆聽見電視里唱《金玉良緣》時,異常地安靜下來。受此觸動,她第二天就買了好幾張越劇碟片回家放,可公婆嫌太吵。能不能自己唱給公婆聽?本來就會唱京劇的她靈機一動,找到“百姓學堂”教笛子、葫蘆絲、簫等樂器的談榮喜老師,跟他學唱越劇,很快就學得有模有樣。此後,她有空就唱給公婆聽,公婆不僅變得安靜了,病也慢慢地好了。
  “‘百姓學堂’還為居民互相傳授生活‘別別竅’提供了平臺。”梁小玲拿出一小瓶藥水告訴記者,裡面裝的是70%的白醋和30%的甘油,治療中老年人皮膚瘙癢、手腳開裂和脫皮都有很好的療效,社區居民已經有幾十個人治好了。這瓶是一個朋友昨天打電話來要的,吃過晚飯準備給他送過去。
  楊家門社區黨委書記田桂芳頗感欣慰地說,“百姓學堂”解決了很多個人和家庭的困難與苦惱,為建設和諧社區打牢了根基。本報記者 董超標
  (原標題:“百姓學堂”,專解社區家庭難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o95xoal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